1. 首页>>名家>>书画家

李波洋:幸福的厚度源于苦难

李波洋说,作品表面上给观众传达的很多直观印象是淡泊、怀才不遇,但这看似消极的表象背后,其实真正希望讲述的是一个更珍贵的却常常被忽视的道理:幸福源于和苦难的对比,经受过更多风雨的人,更能了解当下来之不易的安逸,更懂得珍惜眼前的哪怕片刻美好。


中国水墨画的灵魂就是其意境,对意境的渲染是水墨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李波洋作为一个身兼设计师与画家双重身份的艺术家,他的水墨作品不仅遵循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造景”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具有设计的节奏感。李波洋在作品中寻求完美的配比,对色彩和构图的把控有着近乎偏执的严谨。设计和纯艺术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趋于理性而后者跟随感性,李波洋在绘画中兼顾二者的优势,协调感性与理性的配比,色彩的理性搭配以及构图上的黄金比例,让整体画面散发出怡然自得的意境。


1.jpg

《赤壁赋》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2.jpg

《风入松》  纸本水墨  37x37cm  2015

33.jpg

《揽胜图》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444.jpg

《春好处》   纸本水墨   35x60cm   2015

“设计是理性的,而艺术创作需要感性的认知,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我喜欢有感而发的创作,将自己的感悟作为创作源泉,在作品中保持着气息与心境的统一,这是我的追求,也是我的希冀。” ---李波洋


555.jpg

《落木萧萧》   纸本水墨  44x30cm   2015

666.jpg

《梅花书屋》   纸本水墨  47x31cm   2015

777.jpg

《南山南》  纸本水墨  50x35cm   2015

888.jpg

《清气习习》   纸本水墨  35x60cm   2015


画面中所呈现的虚实相生的景象能使观赏者通过联想开拓审美想象空间,从而产生共鸣。中国画中虚实相生,李波洋画中的“虚”是他所表达的情怀,他在作品中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无限热爱;而“实”则是“造境”中“境”的来由,其一是大自然,其二是自己与古人的神交。《赤壁赋》、《西厢记》、《西江月》等都是李波洋创作的意境来源。“他在作品中寥寥几笔勾勒出的文豪墨客身处在当时情境下,或是内心澎湃,或是暗送秋波,或是寂寥萧瑟,不具象于他们某时某刻的某种面容与姿态,而是将诗词歌赋中呈现出的恢弘气势和脉脉温情表现得丝丝入扣。”

999.jpg

《秋马图》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aaa.jpg

《秋游》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bb.jpg

《山雨欲来》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cc.jpg

《西江月》  纸本水墨  50x35cm   2015


无论是设计的黄金比例还是水墨画中的虚实相生,李波洋作品的中心思想是:幸福是通过人类的对抗性产生的。幸福来临之前的沉重,才能烘托出幸福的珍贵。

dd.jpg

《西塘著书》  纸本水墨  50x35cm   2015

ee.jpg

《星塘雅园》  纸本水墨  42x60cm   2015


版权声明:本文的文字和图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涉嫌抄袭及图片侵权, 请发邮件至8776327@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立刻删除。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yishuhuakai.cn/shuhuajia/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326433838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